查看原文
其他

护航党的二十大,政法领导干部谈特区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政法之声】

深圳政法 2022-05-15

2月22日法治日报》10、11版“法治中国,以通版形式报道了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先行示范城市贡献政法力量》,各区委政法委书记畅谈新时代特区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举措。全文转载如下


蔡英权 

深圳市福田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

牢记中心城区使命 

勇当先行示范尖兵

当前,深圳进入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深圳经济特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叠加,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全面深化前海合作区改革开放“双改”示范的黄金发展期,同时也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叠加冲击。作为深圳中心城区,福田区坚决扛起中心城区政治责任,做到“五个坚持”,争当“五个尖兵”,在更高起点上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强法治、促发展,全力打造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典范。


坚持党的绝对领导
争当政治建设尖兵


做好政法工作,关键在党的领导。福田区牢记“政法姓党”总原则,始终把政法工作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政法工作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省委、市委、区委关于推动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部署,加快实现“首善之区 幸福福田”的美好愿景,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法保障。


思想统一、步调一致,坚决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完善新形势下党领导政法工作体制机制,更好发挥党委政法委的职能作用,确保党管政法原则落到实处。


坚持系统观念
争当平安建设尖兵


抓好政治安全,将维护政治安全作为首要任务,着眼制度机制和体系能力建设,强化部门协同,优化资源配置,构建现代化平安治理体系。


抓好社会稳定,抓实“消、防、治”,推动信访维稳工作全流程再造、全过程跟踪,打造全周期、融合式矛盾纠纷化解机制。


抓好社会治理,完善“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探索“网格员吹哨 执法队报到”执法新模式。


坚持法治思维
争当法治建设尖兵


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经济金融、知识产权、新技术新业态等领域执法司法,打造激发创新活力、社会活力的法治高地。


推进设立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人民法庭,加快湾区现代科技法律服务中心建设,探索构建跨境商事争议解决机制、知识产权联合保护机制,打造“科技+法律”融合生态。


加快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平台融合发展,打造青少年普法“新雨计划”、法律援助“馨援计划”“云上公证”等品牌,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坚持强基导向
争当改革创新尖兵


加快推进执法司法责任体系改革和建设,深化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完善诉源治理等预防性法律制度。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总结推广“党建+平安+治理”平安建设中心、“诉讼服务+非诉解纷”诉源治理中心、“集约调解+应急指挥”金融服务中心等经验做法,实现源头化解、末梢治理、精准服务。


推进政法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建设,打造全流程、智能化、“一站式”智慧诉服平台。


坚持全面从严
争当队伍建设尖兵


创新政治督察、政治轮训形式,不断提升全区政法干警的政治领悟力、政治判断力和政治执行力。


提升统筹协调、改革创新、攻坚克难、防范风险“四大能力”,形成齐抓共管、紧密协作、同频共振的政法队伍建设格局。


总结集成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成功经验,全力打造一支绝对忠诚、勇立潮头、担当敢为、能打胜仗的中心城区政法铁军。




黄生文 

深圳市罗湖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

建设更高水平的

平安罗湖法治罗湖

深圳市罗湖区是深圳最早的建成区。近年来,罗湖区委政法委始终以改革创新精神谋划和推进政法工作,开拓进取、锐意创新,积极打造政法领域改革新亮点。


在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方面,无邪教示范创建成为全市典型,代表全市接受广东省检查验收;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罗湖区妥善化解笋岗宝安路泵站邻避问题”案例入选市委组织部实践案例;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方面,破获全市首例“套路贷”案件,在全市率先运用“大数据+扫黑除恶”技术侦破多起典型案件;在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方面,先后推出旧改棚改、医改教改、物业管理创新等基层治理品牌。


当前,罗湖区政法事业站在了新的更高起点。罗湖区委政法委更加注重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强基导向,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放在首位,以防范化解各类矛盾风险为牵引,切实推动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


坚持强基导向


加快打造社区党建联盟,不断织密建强居民小区党组织体系,强化小区党支部对业委会、物业企业的引领和监督,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城市基层最末梢。


加快建立上下联动、左右协调、高效运行的体制机制,激发基层治理活力,提高基层治理效能。


统筹街道力量,实施“任务、资源、人力”同步下沉计划,最大限度发挥就地处理和协同作战优势,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下移;优化“多网合一”网格化服务管理,进一步完善以“块数据”智能底板为基础的市域社会治理平台。


推动数据资源赋能基层治理,用“一张网”将政府部门与社会主体连接起来,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坚持依法治区


全面加强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健全完善法治建设工作机制,加快出台《罗湖区党政领导干部法治考核办法》,全面落实党员干部法治素养考核。


落实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持续优化依法行政制度体系,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


健全以人民为中心的诉讼服务制度体系,加快智慧司法建设,强化司法活动监督和履职保障。


加快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环境,持续规范监管方式,着力推动知识产权保护与发展,加大对法治建设领域行业及人才的扶持力度。


坚持防范风险


罗湖区准确把握平安建设新形势新特点,坚持系统观念、综合治理、源头防范,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罗湖。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紧密结合罗湖毗邻香港、口岸密度高的特点,增强风险感知力、洞察力,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


探索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专家库,研究出台标准化工作指引,强力开展矛盾纠纷专项治理,健全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抓好维稳智能化建设。


研究解决一批体制性、机制性、政策性问题,健全完善长效机制,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深化“平安细胞”创建。


坚持铸魂赋能


把带头做到“两个维护”作为坚持党的绝对领导的首要任务,严格落实请示报告制度,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推动《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落实见效。


全面提升政法干警法律政策运用能力、防控风险能力、群众工作能力、科技应用能力、舆论引导能力,完善激励机制和履职保障体系。


扎实开展第一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回头看”,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纪律教育,深入学习党章党规党纪,筑牢思想之魂。




谷云宏

深圳市盐田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

强化法治导向 

护航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深圳市盐田区委政法委聚焦“产业兴盐”“创新驱动”,不断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盐田和法治盐田建设,成效显著。辖区治安安全指数和群众安全感稳居全市前列,获评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区;率先出台政府合法性审查事务办理规则,打造全国首个公民宪法宣誓平台;区法院行政案件集中管辖改革经验、智慧法院建设得到最高人民法院肯定和推广。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各项工作站在了新起点上。盐田区切实做好区级组织换届工作,政法工作始终坚持“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政法服务保障就跟进到哪里”的理念,努力打造全稳定、公平公正、法治环境好的样板城区。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作为深圳市唯一与香港水陆相连的行政区,盐田区坚决守好中英街、沙头角口岸、边海防线等重点区域,全面落实打防管控措施,全力筑牢维护国家安全的铜墙铁壁。


构建完善以信息摸排前移、宣传引导前移、多元调解前移为特征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做到重大项目建设到哪里、城市更新推进到哪里、产业园区发展到哪里,“三个前移”就跟进到哪里,确保小事不出街道、大事不出辖区、矛盾不上交。


优化“区-街道-社区”三级平安建设工作机制,完善立体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持续推进盐田港后方陆域综合整治、梅沙片区节假日治安、交通保障等工作,擦亮盐田区平安建设的金字招牌。


打造民主法治建设先进区


坚持和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建立法治化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完善盐田区优化营商环境法治联合体功能。


深化“放管服”改革,高标准建成盐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全面保护辖区黄金珠宝、生物制药等重点领域企业知识产权。


完善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法律制度建设,探索建立海商事法律服务中心,努力推动海关、税收、民事管理等领域取得立法突破。


用好深圳宪法公园、盐田区法治文化教育暨反邪教警示教育基地和“宪法先锋”“民法卫士”游船等普法平台,让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


聚焦政法大数据应用


加快构建“智慧边海防”情报主导警务机制,全面落实“统一地址库+块数据”智能底座的部署应用,加快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领域的智能化建设。


立足领跑智慧法院建设、深化智慧检务建设,继续抓好政法跨部门网上协同办案“单轨制”常态化运行;建立行政执法案例指导制度,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统一平台,探索建立与市层面衔接的行政执法信息系统和行政执法监督平台。


加强政治建设提升政治能力


盐田区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抓紧抓实基层党组织“标准+质量+示范”建设,教育和引导广大政法干警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创新实践培训方法,坚持“在干中学 在战中练”,开展庭审观摩、案例教学、现场模拟、实战演练,把培训课堂延伸到实战一线,不断提高政法干警的执法司法工作能力。


推进落实从优待警各项举措,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严格执行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持续巩固提升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效,努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为民务实清廉的盐田政法铁军。




廖子彬 

深圳市南山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 

科技赋能打造

市域社会治理“南山样本”

2020年,深圳市南山区国内生产总值达6502亿元,连续8年位居广东省各区(县)第一名、全国第三名。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5.72%,累计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000余家,被誉为最具有硅谷气质的城区。


南山区依托科技强区优势,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手段,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深圳特点、南山特征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新模式。


从条块分割到一网融合


长期以来,人口和企业底数不清、“条”“块”数据资源不能共享、社会力量参与渠道不多等社会治理难题困扰着基层政府。南山区探索利用“块数据”技术,打通“百平台”、推动“千应用”、实现“万受益”,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比如,针对社会治理底数不清问题,建立统一的地址基础库,使每一栋建筑物、每一间房屋都有唯一的“身份证号码”,继而将人口、企业和事件等信息落入地址基础库中,实现数据互联互通。目前,全区220万人口、48万家企业均落到3.4万栋楼房、97万套房屋之中,社会治理底板一目了然。


搭建一平台盘活一系统


近年来,南山区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以智能化推动法治化,助力执法司法效能不断提升。


为解决办案过程中案件资料重复录入、来回换押提审、超期羁押和纸质案件易丢失、易篡改等问题,南山区通过搭建政法专网、统一电子卷宗制作标准以及节点保全、规范电子签章指纹捺印使用、电子换押等技术,打造政法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在案件流转方面,政法机关之间收发案件的时间缩短8倍,传送文书速度从以往的以日计算到如今的以秒计算。在文书审批方面,以换押为例,以往平均每个案件至少需要人工跑腿6次,如今实现“多人秒级换押”“多章同文签章”,既降低了办案成本,也防止了因换押未办理引发事故。


建好小社区维护大稳定


南园社区曾是南山区典型的城中村社区,火灾隐患较为突出、人员结构严重倒挂、治安环境复杂。近年来,南山区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切入点,综合运用“科技围合”“5G+”等载体,开展城中村智能化提升工程,使南园社区一跃成为网红社区、样板社区。


南山区在城中村巷道和出入口布点建设车牌识别等前端采集设备,在楼宇安装视频门禁系统和高清摄像头,各项数据以图层叠加方式全部汇聚到云防台,在南园社区应急指挥室进行可视化展示,实现各项数据一图通览、一键指挥。


激活小网格推动大治理


南山区以科技为支撑,深化网格化管理改革,下好市域社会治理“一盘棋”,努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在硬件方面,搭建区、街道网格事件分拨平台,整合全区各“条”的事件来源,形成基层治理“最强大脑”,有效推进区、街道网格事件统一分拨、任务统一分派、高效指挥调度、业务协同联动、处置全程监督、基层综合考评,形成完整的业务流闭环和信息流回路,实现系统治理和科学治理。


在软件方面,初步梳理28项“自采自办”清单,明确网格员队伍责任分工,力所能及地进行处置,充分发挥基层网格队伍作用,化解小微事件。同时,按照“采办分离”原则,制定306项网格工作事件清单,让街道、区级业务部门参与高级别事件处置,避免事件升级。




马里

深圳市宝安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 

全力服务和保障

宝安高质量发展大局

近年来,深圳市宝安区坚持把平安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平安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区社会治安形势持续稳中向好,2021年上半年,群众安全感得分93.79分、满意度得分91.72分,双双再创历史新高。社会治理亮点纷呈,义警建设、“三调联动”、情感家事纠纷智慧联调、企业合规建设等一批社会治理试点项目在全国推广。扎实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全区政法干警在化解社会矛盾、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抗击疫情、创新社会治理等多项重点工作中闻令而动、担当作为,树立了政法队伍的良好形象。


当前,深圳进入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深圳经济特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叠加,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全面深化前海合作区改革开放“双改”示范的黄金发展期。宝安区政法战线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找准定位、开拓创新,为宝安区建设深圳先行示范区标杆城区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坚决守好国家安全“南大门”


坚持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作为首责主责,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进一步建立健全政治安全形势分析研判机制,紧盯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有的放矢、精准发力,坚决果断地将各类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构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体系,筑牢反颠覆反渗透反破坏的铜墙铁壁,坚决守好国家安全“南大门”。


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宝安建设


持续开展社会领域矛盾专项治理,深入推进信访积案化解。积极稳妥做好社会重大矛盾风险的防范处置,做到防范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


严打各类违法犯罪,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聚焦电信网络诈骗、走私偷渡、城中村“黄赌”以及物流寄递行业禁毒等社会治安突出问题,持续加大打击和综合治理力度,确保社会大局平安稳定。


围绕打造国际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加快推进区检察院大楼后续工程建设、区法院庭审大楼以及基层法庭建设;依托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打造“会展+海洋业”法律服务示范点,切实提升司法供给能力和服务质效。


积极培养和引进国际贸易投资、知识产权保护、仲裁等高端法律人才,全力打造法律服务高地。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建设


创新完善“宝安义警”“三调联动”、情感家事纠纷智慧联调、信用体系建设、企业合规建设等经验做法,巩固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迭代升级“块数据”智能底板、“1+3+3+1”智治平台,推进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建设,有效提升社会治理“智治”水平。


对标《深圳市关于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要求,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建设,力争在全市率先完成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任务,打造全国试点样板城区。


锻造“五个过硬”宝安政法铁军


突出政治建警,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把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贯穿政法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强化正风肃纪,以钉钉子精神巩固深化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聚焦案件线索清仓、顽瘴痼疾整治,扎实做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后半篇文章”。


加强作风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全区政法队伍法律政策运用能力、防控风险能力、群众工作能力、科技应用能力、舆论引导能力。


持续开展英模教育,推荐使用敢负责、勇担当、善作为的政法综治干部,树立鲜明导向,锻造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宝安政法铁军。




孙仲勇 

深圳市龙岗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 

坚定不移推进

龙岗政法工作“四大工程”

深圳市龙岗区委政法委坚定不移推进“四大工程”,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全区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


推进平安龙岗“筑基工程”


开展维护政治安全和治理社会矛盾专项行动,为2020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2021年建党100周年创造安全稳定环境;有力处置涉疫情矛盾纠纷,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不断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先后成功处置涉及某玩具厂停产结业、某电厂项目选址等问题,得到社会各界充分认可。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各项成效指标均位居全市前列,全区刑事治安总警情下降48%,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向好,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推进科技赋能“引领工程”


打造智慧城区“科技心”,综合运用居住登记自主申报系统、视频门禁系统等智能化平台采集基础信息,及时发现不稳定因素苗头,依托“民生110”等基础应用,实时反馈群众诉求,不断提升风险隐患管控能力。


开发政法应用“智慧脑”,积极探索科技与政法工作深度融合,大力推进智慧政法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例如,“E网送达”平台获评“2020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法院十大创新案例”。


推进法治城市“示范工程”


推进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开展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工作和羁押必要性审查专项活动,涉企联合执法检查、街道综合行政执法等改革成果广受好评,执法司法公信力持续提升。


提供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法治产品,构建立体化公共法律服务网络,“食药环”等民生领域两法衔接和公益诉讼工作取得新突破,人民法庭、法院工作站实现街道全覆盖,在全市首创“无讼社区”,积极参与诉源治理和基层社会治理。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标杆工程”


在探索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方面,全面推进基层社会治理“龙岭模式”,构建社区实践项目库。


在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探索与实践方面,宝岗派出所获评全国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坂田街道获评“枫桥经验”省级示范单位,积极创建园山西坑“一核三联”等一批“枫桥式”基层治理示范点。


在网格精细化管理方面,实现出租屋分类分级管理全覆盖,建立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让社区更安全更有序。探索“网格+商事”秒批模式,“网格+”治理作用不断释放叠加;创新推广“我当网格员”治理模式,推动服务向基层下沉。


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打造坂田“一院两园多平台”等服务模式,成立全市首家社会心理服务协会;在全省建设首个社会力量运营“12355”青少年服务台“云坐席”,着力培育良好社会心态。




皮勇华

深圳市龙华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 

贡献政法力量

打造平安善治标杆城区

近年来,深圳市龙华区不断健全完善社会治理机制,锐意开拓数字赋能、智启未来的政法工作新征程,为全面打造“数字龙华 都市核心”贡献政法智慧和力量。


着力打造政法工作新引擎


筑牢平安龙华“防护网”。持续推进“平安细胞”建设工作,创建星级安全文明小区169个、平安厂区(园区)247个。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区总警情、“八类案件”(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两抢”(抢夺、抢劫)警情同比分别下降17.1%、32.7%和66.7%。


绘就法治建设“风景线”。将深圳民法公园打造成为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积极启动全市首个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进企业园区试点工作,构建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首创与社区“共享”特邀调解员工作模式,不断完善“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


打造社会治理“融合圈”。持续开展非户籍人口融合共治改革,广泛发动全区社会工作者、社区居委会和社会组织等力量有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建立区级社会心理服务中心,设置“心灵氧吧”面询室和“心灵有约”热线室,率先建成区、街道、社区三级心理服务站(室)67个,开通服务热线10条,吸纳专业咨询师35名,24小时为群众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和危机干预,让群众放心、安心。


积极探索龙华治理新路径


龙华区委政法委紧跟“数字龙华 都市核心”建设步伐,加速驶入“数字政法”快车道,在平安建设、法治城区、社会治理、数字赋能等方面出新出彩。


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不断丰富治理架构。探索城中村“元芬路径”全周期管理模式,深化出租屋分级分类管理机制建设,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畅通社会治理公众参与途径,持续深化非户籍人口融合共治改革项目,培育打造更多社会治理新亮点。


开展重点行业平安创建活动,增强社会治安防控的整体性、协同性、精确性。积极推进“常态创稳”工程,紧盯房地产、涉众金融等热点领域,开展常态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持续巩固深化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锻造以奋斗为底色的过硬政法队伍,让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


构建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大全民普法力度,打造“500米公共法律服务圈”。加强就业、教育、住房等涉民生案件审理和民生权益保障,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构建更智能、更便捷的“一站式”诉讼服务体系。推动完善街道诉讼服务站建设,有效降低万人成讼率。完善“检察进网格”工作机制,扩大试点范围,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合法诉求。全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为企业家安心创业和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护航。


以数字化转型助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探索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城市治理经验。深化“党建+科技+治理”模式,紧扣“数字龙华”建设,推动大数据应用与基层治理创新深度融合,不断完善全区一体化指挥体系。探索政法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场景运用,实现涉案财物科学管理和有序处理。拓展“块数据+运用”,在“块数据+出租屋分级分类、防控轻生”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和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运用板块。




张宗武

深圳市坪山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 

以“全周期管理”破解

基层社会治理难题

近年来,深圳市坪山区委政法委聚焦政法重点工作,积极探索具有坪山特色的社会治理新模式,持续增强城市运行风险隐患的源头发现、早期控制、应急管控能力。坪山区“构建公共信用信息应用新机制 助推法治政府和诚信坪山建设”荣膺第五届“中国法治政府奖”,成为深圳市首个获此殊荣的区级项目。坪环社区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碧岭、六和、秀新社区获评“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坪山区成为广东省唯一入选“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城市管理类特色基地”的区。


在新发展格局中进一步推动政法事业高质量发展,要立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精准分析基层治理特别是矛盾多发领域的多元利益均衡关系,以法治思维和全周期管理理念明晰权责边界,构建利益分配和共享规则,凝聚治理向心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在更高水平上推动平安坪山、法治坪山建设。


精准开展源头治理


城市治理,不能简单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注重把握城市发展规律,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准确研判,提前发现矛盾纠纷隐患,做到早预警、早预防、早化解。


拓宽社会主体参与共治渠道,在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决策、规则出台前,广泛征求社会公众、基层组织、协会商会的意见,让社会主体有序参与社会治理。


提升突发风险应对能力,形成日常风险与突发风险应对的完整闭环。推动突发风险治理的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升风险监测、预防救援、应急处置工作水平。


形成综合治理合力


针对城市发展转型中重大利益的重置分配问题,从稳预期、利长远的角度,探索建立适应城市发展需要,较好平衡各方利益的分配规则,从源头解决城市快速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机制,支持坪山区商事调解组织发展,依托坪山区调解协会,进一步规范行业自律发展。优化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三级实体平台功能和布局,推动实体、热线、网络平台融合发展,以坪山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圆心,打造坪山“一公里”法治服务圈。


强化各部门普法互动,细化普法责任,推动精准普法。创新普法方式,扩大普法覆盖面,提升群众对普法工作的参与率和知晓率,形成全民守法新格局。


实现系统治理目标


建立“一网统管”系统,对海量数据进行快速收集、筛选和分析,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和基层社会治理的规律性问题,让基层决策更具前瞻性和科学性。


将基层推动新兴领域、新业态发展,优化监管的创新经验吸收到立法中,将改革创新实践通过推动市人大特区立法予以制度化,进一步加快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及智能制造业、集成电路等领域的立法进度。此外,非传统的经营方式、用工模式等对政府监管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如知识产权保护、劳动者权益保护、安全责任界定等,要以更加精细化的良法保障善治。




张华伟

深圳市光明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

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光明

法治光明幸福光明

作为深圳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世界一流科学城的集中承载区,光明区正处在大开发、大建设的快速发展期,对政法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全区政法系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重点突出“平安、法治、幸福”3个关键词,以平安光明建设为主线,实施“三大平安工程”;以法治光明建设为基石,推进“三大法治创新”;以幸福光明为导向,夯实“三大民生基础”,实现政治更安全、社会更安定、人民更安宁。


实施“三大平安工程”


实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筑墙工程”。坚持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仗,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的战略主动仗。强化区委平安光明建设领导小组的统筹领导职责,健全平安建设工作协调机制,统筹政府、市场和社会力量,实现风险联控、平安联创。


实施扫黑除恶“净土工程”。2021年是全国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开局之年。光明区坚持打好大案要案“攻坚战”,以电信网络诈骗、裸聊敲诈等网络空间、新型领域违法犯罪活动为重点,尽快侦破一批难啃之案、深挖一批蛰伏之徒、收缴一批涉黑恶之财。坚持打好重点行业领域“治理仗”,紧盯信息网络、自然资源、交通运输、工程建设、金融放贷5大重点行业整治,着力铲除黑恶犯罪滋生土壤。


实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联防工程”。坚持“打”“防”“管”“建”并举,督促重点行业、部门及各街道、社区严格落实联防联控主体责任,做到动态化布警、精确化巡防、常态化排查,确保辖区社会面安全。加强人防、物防、技防“三防”体系建设,构建立体化、智能化、专业化的社会治安防控“联防联控工程网”。


推进“三大法治创新”


推进科学城主题法治服务创新。加快创设深圳北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中心,推动设立深圳市知识产权法庭巡回审判庭,推出面向中小微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基础+商事”法律服务。


推进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统筹街道综治中心、公安派出所、社区警务室、人民法庭、司法所等基层政法单位建设,构建党领导政法机关分工负责、配合有力、制约有效的工作体系。


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加快完善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会商制度、部门协调制度、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委员会制度等配套工作机制,构建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基层执法体系。


夯实“三大民生基础”


完善群众诉求服务“光明模式”。完善矛盾风险源头预警、资源多元整合、力量下沉联动、事项智慧流转、诉求就地解决等工作机制,让群众诉求服务更有法度、更有力量、更加智慧、更加高效。


健全完善政法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转型升级,推动诉讼事项远程办理,不断深化诉讼服务改革。构建集检察服务、检察宣传、监督评议于一体的检察服务公共平台,不断深化检察服务改革。


强化社区网格化精细管理。树立大抓基层夯实基础的鲜明导向,发挥社区网格作用,畅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建立“全覆盖塔式平安微信群”,开发“楼长通”系统,建立楼栋智能身份证,实行楼栋分类分级管理,构建人、事、楼多元化智慧服务管理平台,为风险隐患精准画像,为基层群众提供精细服务。




刘德峰

深圳市大鹏新区党工委副书记 

高质量推进“双区”建设

展现大鹏政法担当

近年来,深圳市大鹏新区政法系统紧紧围绕“生态立区”“经济强区”战略部署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全面推进法治建设,深入开展信访积案化解攻坚。新区政法工作满意度常年稳居全市前三名。


坚持以改善民生为保障


深入开展矛盾纠纷隐患排查,查找各类社会矛盾纠纷的深层次原因,推动一大批矛盾纠纷依法及时就地化解。2021年,市级矛盾纠纷化解率达100%,区级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5%,有力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在区、办事处、社区、矛盾多发点建立“1+3+25+4”四级服务平台,用心用情梳理群众诉求,引导群众依法维权。对社区股份合作公司利益分配不满、因未签订劳动合同拿不到工资、租房清退产生纠纷等问题,通过搭建平台、提供法律咨询和陪伴式服务等方式,引导群众通过法院起诉、劳动仲裁、人民调解等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针对统建楼建设滞后问题,出台《大鹏新区关于规范原村民非商品住宅统建工作的若干意见》,系统解决统建难题,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障原村民统建户合法权益。


坚持以人民需求为导向


在社区警务室基础上,整合矛盾纠纷调解室、信访接待室、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站、家暴投诉点、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心理咨询等多方面功能,“一站式”解决问题,着力解决群众“多头跑、反复跑”的问题。


充分发挥“大政法”在社会治理领域的协同效应,以“智慧网格”建设为依托,拓宽群众诉求渠道,深挖社区网格数据价值,丰富应用场景,调动多元力量参与社区网格服务管理,全面推进社区网格管理数字化转型,打造“智治大鹏”。


依托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结合游客对社会治理和服务供给提出的不同要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创建平安景区,有效缓解旅游旺季社会治安、公共服务、交通出行带来的问题。


坚持以生态法治为抓手


持续深化生态法治建设,新区申报的“大鹏新区生态文明建设全链条法治化改革”项目获得第五届“中国法治政府奖提名奖”,并于2020年入选深圳改革开放40周年法治创新案例。此外,新区率先设立全省首个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复的“四合一”环境资源法庭,率先在全省设立首批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所。


新区生态环境、海洋管理、海洋执法、海事、海警5个部门签订《大鹏新区海陆统筹生态环境治理合作备忘录》,建立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和监管新机制,打造“海域-流域-陆域”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同时,充分发挥司法鉴定及司法诉讼对环境污染的预防震慑作用,探索与环境诉讼、司法审判构建协同工作机制,强化生态环保行政执法、刑事司法联动,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


开展“‘环保管家+法律顾问’进企业”“无废城市细胞”等多种形式的普法活动,加强法治宣传,优化法律服务。同时,将生态文明法律知识作为“八五”普法工作的重点内容,联合深圳市司法局开展以“保护野生动物 拒绝异域宠物”为主题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宣传工作,不断提升社会公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法治观念。




谢海生

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政法办主任

坚持法治先行探索新时代

“飞地”治理新模式

近年来,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不断探索、创新完善与“飞地”发展模式相适应的政法工作体制机制,坚持法治先行、强基赋能,着力重构基层治理体系和秩序,盘活基层社会治理资源和力量,激发区域协调发展动能,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形成区域法治实践的“深汕路径”和“深汕探索”。


破解治理难题


当前深汕特别合作区体制机制调整创新面临的重大课题和挑战,是法治化建设的难题。2015年,广东省政府出台的《广东深汕特别合作区管理服务规定》已难以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广东省深汕特别合作区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立法工作摆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目前,《条例》已列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立法计划,并完成合法性审查,正按照地方性法规立法程序推进后续工作。


深汕特别合作区积极参与推进“飞地”立法探索实践,严格遵循依法立法原则,在法定权限内对体制机制调整相关事项予以规范和明确。对于突破上位法的需求,按照法定程序申请纳入综合授权事项清单,积极推动争取国家授权。


创新司法体制


2018年11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同意设立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人民法院。成立一年以来,深汕法院共受理案件2222件,简易程序适用率达99.29%,独任制审判占比达99.86%,民商事案件网上立案率达97.62%,一审案件服判息诉率达98.53%,法定审限内结案率为 100%,位列全市第一名。


同年12月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同意设立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人民检察院。2021年前三季度,共受理审查逮捕案件41件70人,审查起诉案件57件83人。全年认罪认罚适用率、确定刑提出率、量刑建议采纳率、“案-件比”4项业务指标位居全省基层检察院前列。


深圳市公安局深汕分局打通广东省居住证系统流程、户政全城通业务系统,开通深汕特别合作区居民部分户籍业务。


推进依法行政


加快打造依法有效履职服务团队,高效组建12个区直机关,挂牌成立深汕特别合作区政法办,协助推动完善公检法司系统和上级驻区单位9个。


推进智慧法治政务建设,以建立区行政服务大厅为契机,分批次上线政务服务事项,集中探讨解决职能不确定、业务流程不清晰的“问题事项”,现已上线事项266项。


推进严格规范执法,通过立改废等方式对区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梳理,建立健全规范性文件制发程序,探索建立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提高规范性文件质量。


强化法治保障


高水平打造基层网格管理体系,坚持“党建引领、一网统管、智慧赋能”的总目标,以最便利、切实际、有成效的方式进行网格划分,按照最核心、最重大、最关键的业务职能性质把好事项准入关,织密织牢网格,把专项治理与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融入网格,营造群防群治、联防联治氛围。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在南外深汕西中心学校建设校园法治宣传工作室,在全区发放民法典1万册,覆盖39个行政村(社区)、100名村(居)委会干部。整合法治宣传教育资源,动员各方面力量,重点围绕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常见法律问题,进一步提升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知晓率、首选率、满意率。


 END. 

来源·法治日报#转载请注明以上信息#

往期推荐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